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躬行实践悟真知,数字兴农启新程——西财学子赴长丰县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5-07-16 14:40:0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为深入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响应“数字乡村”建设号召,西南财经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槐香云耘”实践队于7月1日至7月7日赴安徽省长丰县义井镇车王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7月4日,实践队深入车王村特色产业园区,开展为期一天的实地调研与农事实践活动,旨在深入了解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队员们通过参观智慧农业大棚、稻虾共养基地及传统种植区,亲身体验科技农法的创新成果,并访谈当地负责人,挖掘产业发展经验与挑战。

  调研首站,实践队来到现代化智慧农业大棚示范区。走进蜜瓜与草莓种植区,科技感扑面而来——棚内温湿度传感器、光照监测仪等智能设备实时采集环境数据,通过物联网技术同步传输至云端管理平台。技术员李工向实践队展示:“通过这个自主研发的智慧农业系统,我们可以随时查看每个大棚的实时数据,还能远程控制水肥一体化设备。”说着,他轻点手机屏幕,示范了如何实现百亩大棚的精准滴灌调控。“物联网技术让作物生长环境可控,草莓亩产较传统种植提升40%,且品质稳定。”李工边演示边介绍。


图为实践队员在草莓智慧大棚内调研数字化种植系统。刘语瞳 供图。

  据《合肥市志(1986-2005)》记载,20世纪90年代初,长丰县下塘镇农民首创稻田养虾模式并获成功,开创了我省龙虾养殖先河。如今,这一生态农法在义井乡车王片稻虾(渔)种养示范区得到创新发展。作为长丰县稻虾养殖的发源地,示范区依托堵龙背水库优质水源,打造5000亩标准化种养基地,通过“4月投苗、6月捕捞”的循环模式打造“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车王特色种养模式。这一生态循环农业体系充分利用4-6月的黄金生长期,通过科学规划养殖周期,在稻田中实现“水下养虾、水上种稻”的立体种养格局。小龙虾在生长过程中为稻田松土除草,水稻则为虾类提供天然庇护所,形成完美的生态互补。示范区通过优化这一循环系统,使每亩综合收益突破6000元,建设220亩精品示范园,打造“车王老槐树”品牌,并发展集养殖、加工、休闲于一体的产业链,通过政企合作带动16家经营主体抱团发展,成为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

  调研中,产业园的文旅活动场地引发了实践队员的广泛关注。5月举办的古槐摸鱼大赛吸引千余名游客,6月龙虾节带动周边农家乐收入翻倍。“我们挖掘‘农耕+节庆’IP,让田埂变赛场、农产品变伴手礼。”园区文旅策划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将推出稻田艺术画、亲子研学等项目,延伸产业链价值。


图为队员在实验田。甄承彬 供图。

  下午的农事体验环节,调研团队在技术员指导下采摘车王特色品种翡翠甜瓜。“翡翠甜瓜娇贵得很,摘时需用巧劲——拇指与食指轻扣瓜柄基部,顺着藤蔓生长方向缓缓一提,切莫硬拽,否则伤了藤,下一茬的收成可就打折扣了。”技术员王师傅手持示范瓜,边讲解边演示。烈日下,大家提着满筐甜瓜笑称“这是最甜的劳动成果”。无公害茄子田里,紫色果实挂满枝头,团队成员记录下采摘标准:“果长25-30厘米、表皮油亮无斑为优品。”


图为队员在技术员指导下采摘翡翠甜瓜。崔紫萱 供图。

  随后与产业园负责人的座谈中,技术更新成本高、销售渠道依赖中间商、青年人才短缺等痛点浮出水面。“一套智能设备需投入十余万元,虽然政府补贴30%,但小农户仍难承受。”负责人坦言。对于销售难题,实践队建议尝试“直播带货+社区团购”新模式,并对接大型商超建立直供渠道。


图为队员在产业园区合影。华语沁 供图。

  从智慧大棚的“云端种养”到稻虾共生的生态循环,从农事体验的欢声笑语到破局发展的深度思考,车王村的实践印证了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实践队队长甄承彬感慨道:“只有让技术扎根泥土、让产业连接市场、让人才回归乡村,才能真正激活现代农业的‘一池春水’。”

  此次车王村之行,实践队通过实地调研与劳动实践,深刻感受到科技农业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队员们表示,将结合所见所闻,总结可复制的经验,为现代农业发展贡献青年智慧与力量。未来,车王村特色产业园区将继续以创新为驱动,探索“生态+科技+文旅”的融合发展之路,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通讯员 朱恩霖 甄承彬)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