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厚植青年学子爱国情怀,传承红色革命精神,2025年6月30日至7月2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踏上征程,奔赴漯河市伊坪小学,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里,同学们通过参观赵伊坪烈士纪念馆、思政堂,参与交流座谈会等形式,深入学习赵伊坪的先进事迹,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
参观纪念馆,追思先烈情
踏入伊坪小学,庄严的氛围扑面而来,实践团成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伊坪小学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赵伊坪烈士纪念馆,开启了这场追思先烈之旅。
纪念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与影像资料,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为了表达对先烈的缅怀之情,实践团成员们首先齐声共诵赵伊坪前辈所作诗歌《嘱托》。当读到 “我双手养大了你们,你们该去养活更多的人” 这句诗时,激昂的语调在纪念馆内回荡,先辈无私奉献、心怀天下的高尚情怀,深深触动着每一位成员的心灵,大家的眼中闪烁着感动与敬佩的光芒,心中燃起了强烈的使命感。
随后,在讲解员的详细介绍下,成员们重点了解了赵伊坪在山东的英勇事迹。在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赵伊坪积极投身革命事业,为壮大武装力量四处奔走。他深入群众,发动民众参与抗日斗争,凭借着卓越的领导才能与坚定的革命意志,成功组建起一支支抗日队伍。在与日军的战斗中,赵伊坪身先士卒,带领战士们奋勇杀敌,无数次在枪林弹雨中穿梭,毫不畏惧敌人的炮火。他的智慧与勇气,不仅给予日军沉重打击,更为抗日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刻学习赵伊坪精神后,实践团走出纪念馆,来到老街,化身红色精神的传播者。他们热情地向老街居民讲解赵伊坪烈士的英雄事迹,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有的成员在街头支起展板,指着上面的图片,细致地讲述赵伊坪的成长历程与革命贡献;有的成员走进店铺,与店主和顾客亲切交流,分享先烈感人至深的故事。老街的居民们纷纷停下脚步,认真聆听,被赵伊坪的精神所打动。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感慨道:“现在的年轻人能记得这些英雄,真好!我们不能忘记历史,要把这些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通过此次宣传活动,红色革命精神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着老街的每一个角落,让更多人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伟大力量。
队员们参观赵伊坪纪念馆
参观思政堂,英迹促发展
跟随红领巾讲解员的步伐,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了伊坪小学思政堂,在功勋厅、党史厅、初心厅等展厅领悟学习,仿若穿过历史的煌煌卷帙。墙上“坚定不移跟党走”的标题醒目且深刻,国家的发展历程在墙面徐徐展开,功勋人物的事迹镌刻在墙,成员们仰望历史、交流感悟。
队员们来到思政堂
走进功勋厅,墙上 “坚定不移跟党走” 的标题格外醒目,在灯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在这里,成员们深入了解到多位 “共和国勋章” 获得者的爱国事迹。张富清的故事让大家深受触动,他在部队时,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立下赫赫战功;退役后,他深藏功名,默默扎根贫困县,致力于帮助当地百姓脱贫致富。他用一生践行着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的信仰追求,始终保持着立足岗位、为民造福的军人本色。成员们看着墙上张富清年轻时的照片与他在贫困县工作时的影像,不禁感叹:“张富清老前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黄旭华的事迹同样令人敬佩。为了实现造出核潜艇、让中华屹立于世界的梦想,他远离家乡,在荒岛上默默求索,一待就是三十载。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他克服了无数困难,与家人聚少离多,甚至连父母离世都未能及时见到最后一面。但他始终坚守岗位,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都奉献给了核潜艇事业。当看到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的珍贵影像时,成员们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对黄旭华老前辈的敬佩之情也愈发深厚。
“三无科学家” 屠呦呦的故事,更是让成员们感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执着与坚守。她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洋背景、没有院士头衔,但她凭借着对科研的热爱与专注,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在艰苦的实验条件下,她带领团队翻阅大量古籍,进行无数次实验,最终成功提取青蒿素,为全球疟疾防治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面对荣誉与名利,她却淡然处之,始终保持着一颗纯粹的科研之心。成员们在屠呦呦的事迹展板前久久驻足,深刻领悟到了坚持与奉献的力量。
在党史厅,国家的发展历程以时间为脉络,通过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生动地呈现在大家眼前。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艰难探索,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不懈奋斗,再到改革开放后的蓬勃发展,每一个阶段都凝聚着无数先辈的心血与汗水。成员们沿着展厅缓缓前行,不时停下脚步,仔细阅读墙上的介绍,交流着自己的感悟。一位成员感慨道:“回顾党的历史,我深刻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初心厅内,展示着众多革命先辈的入党誓词与信件,字里行间流露出他们对党的忠诚与为人民服务的坚定决心。成员们看着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仿佛与先辈们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
队员们参观思政堂
交流座谈会,承志展未来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们与伊坪小学的学校领导就本次学习活动展开了深入交流。座谈会上,气氛热烈而融洽。实践团成员们积极提问,围绕赵伊坪革命精神和伊坪小学的精神传承提出了许多有深度的问题。
有成员问道:“在新时代背景下,伊坪小学是如何将赵伊坪精神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中的?” 学校领导微笑着回答:“我们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红色故事宣讲、社会实践等多种活动,让学生们深入了解赵伊坪精神。同时,在课程设置上,我们也注重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将革命精神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对于 “如何引导学生将红色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 这一问题,领导表示:“我们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例如,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践行红色精神。”
“拓展途径提升立德树人内涵,培根铸魂擦亮红色育人品牌”,学校领导的这句话如同一盏明灯,点醒、启发了成员们。大家纷纷表示,此次交流座谈会让自己对红色精神的传承与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
会后,成员们感慨万千。一位成员在笔记本上写道:“此次实践活动,让我深刻领悟到了赵伊坪不怕牺牲、敢于斗争、勇于奋斗、信仰坚定、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在当今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下,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当代大学生需要坚定的信念。我们要以赵伊坪等革命先辈为榜样,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身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队员们与学校老师及同学进行交流座谈会
经过此次实践活动的洗礼,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收获满满。他们将带着在活动中汲取的精神力量,继承前辈遗志,让爱国主义深深根植于心,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以实际行动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队员们与学校老师、同学合影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投稿,作者:李皓轩)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