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处于高校招生宣传热季,网络上涉及招生入学的信息层出不穷,真假难辨,一些自称“有关系的业内人士”,打着“内部指标”“培训班保送”“提前录取”等幌子,收取高额中介费、介绍费、人情费等,用承诺入学等虚假宣传进行诈骗。
提醒:这些都是彻头彻尾的骗局,希望广大家长、考生高度警惕,严防各类招生诈骗陷阱,避免上当受骗。
案例一
2023年5月8日,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家长佳佳接到了女儿打来的一通电话。女儿告诉母亲,学校一位吴姓老师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打点“专升本”相关学校老师、还能让教授写推荐信,“当时这个吴老师说的很真,又说名额很少,我就相信了,给他转账78000元的费用。”实际上,这样的“机会”并不只有三个。这名吴姓老师从2022年开始,以为学生打点“专升本”需要好处费为名义,骗取了四十多名学生以及家长的钱财,每名受害者向他转账的金额在3.8万元到18.8万元不等。据受害家长们统计,被骗总额约300万元。
【法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诈骗50万元以上属于“数额特别巨大”,对应《刑法》第266条“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提醒】骗子谎称校长特批可低分入学,实则利用家长焦虑骗钱。所有正规招生均公开透明,勿信关系运作,谨防竹篮打水一场空!
案例二
小王收到自称某大学招生办的电话,称因艺术类院校提前招生,小王的录取状态为“自由可投”,如果想被学校录取,需提前交纳学费,否则有退档无法录取的风险,小王向对方付了8000元。
【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提醒】提前批次录取主要针对军事、国防、艺术类院校考生,录取工作全部实行异地远程网上录取,由专门的计算机系统按志愿和投档规则投档,不受任何人为因素影响。对于收到的任何以招生为由的电话短信,不要相信。考生可通过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录取信息,切不可“病急乱投医”,以免上当受骗。
案例三
某市一名女孩花41000元报名参加某培训机构开设的“高三全托班”,双方签订的协议约定:如果来年bet36体育备用未达到本科二批次线,培训机构退费70%。女孩bet36体育备用仅260分未上二本线。但培训机构在退款2万元后,剩余的8700元一直未退。事后,女孩将涉事培训机构起诉到法院。
【法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二条“合同生效后,当事人不得因姓名、名称的变更或者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承办人的变动而不履行合同义务”的规定,某某培训仍应向阚某退还教育培训服务费用。
【提醒】选择培训机构时,先查营业执照、办学许可证,勿轻信“保过班”“全托班”夸大宣传。
再次提醒家长和考生:勿存侥幸心理,勿信不实传言,明辨诈骗伎俩,避免上当受骗。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