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公布了新增院士名单,来自全球的90多位杰出研究人员入选。
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韩斌;中国科学院院士、国科大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贻芳;中国科学院院士、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学明当选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
韩斌在水稻基因组学与遗传学研究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开创了利用基因组学手段挖掘水稻多样性资源的新方法,通过对栽培稻和野生稻的重测序揭示了全基因组范围的序列变异;成功开展了水稻农艺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系统阐明了亚洲栽培稻的起源机制,并揭示了水稻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作为国际水稻基因组学与遗传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在数量性状解析、水稻驯化机制和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等研究方向取得了重大突破。其开创性研究成果具有跨时代的影响力,为植物生物学基础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王贻芳主要领导完成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的北京谱仪(BESIII)的设计、研制、运行和物理研究,技术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发现了一系列新粒子和新现象,在轻强子谱和粲物理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开创了我国中微子实验研究,提出了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方案并率领团队完成了实验的设计、研制、运行和物理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提出江门中微子实验设想,并领导了其设计、预研和建设。
杨学明主要从事气相及表面化学动力学研究。过去二十年,他利用自行研制和原创的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科学仪器,在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性的、备受国际瞩目的重要研究成果。澄清了势垒型量子过渡态与反应共振态在动力学上的差异;在量子态水平上观测到氟加氢反应的共振现象;证明了物理化学领域常用的基础手段——玻恩—奥本海默近似在氟加氘反应和氯加氢反应中的有效性;与合作者发展了四原子态-态量子动力学理论与实验方法,得到了HD + OH → H2O + D体系第一个全维精确的微分截面;得到了水分子及其同位素光分解过程非绝热动力学机理;研究了甲醇在二氧化钛表面的光催化解离机理。他的系列性研究工作将化学反应动力学实验研究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上,并通过与理论学者的合作,解决了化学动力学研究领域长期存在的一些科学难题,在反应过渡态动力学以及非绝热动力学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英国皇家学会,又称“英国皇家科学院”,成立于 1660年,不仅是英国最高学术机构,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且从未中断过的科学学会,见证了科学发展的多个关键历程。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的评选旨在表彰当选者作为各自领域的领导者,对科学研究作出的宝贵贡献。英国皇家学会现有1800余名院士,包含80余位诺贝尔奖得主。牛顿、法拉第、达尔文、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狄拉克等著名科学家均是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