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青春赋能乡村健康——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护理系“爱心护航”服务队探索“三下乡”可持续新模式
2025-07-18 17:00:0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为深入践行“青年担使命,奋斗正当时”的时代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2025年7月7日至8日,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护理系“爱心护航”志愿服务队在学院专业教师指导下,赴四川省德阳市扬嘉村和广汉市红安村,开展了主题鲜明、富有实效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紧密对接健康中国战略与乡村振兴需求,聚焦提升乡村居民健康素养与基层健康守护能力,通过“精准调研+专业服务+本土赋能”的创新模式,为乡村健康事业注入青春活力,并探索了可持续服务的长效机制。

精准把脉:问卷调研勾勒健康需求图谱

  活动伊始,服务队将科学调研作为精准服务的基础。团队精心设计了涵盖基础健康状况、常见疾病困扰(尤其“三高”)、医疗资源可及性、健康知识需求、急救技能掌握度及精神陪伴诉求等多维度的综合问卷。

  设计重细节,针对乡村老人特点,采用大字号、色块区分选项;专业术语方言化;执行有温度,志愿者们分组行动,对视力不佳者逐题朗读,为文化程度有限者采用“一对一问答代填”方式,确保调研覆盖全面、数据真实有效。累计回收有效问卷80余份。

  初步分析,超六成老人亟需慢性病(尤其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知识;近半数独居老人担忧突发疾病无人救助;高达七成存在精神陪伴需求。这些宝贵的一手数据,为后续服务的精准设计和政策建议提供了坚实依据。


图为志愿者协助村民填写问卷。 通讯员 陈星甫 摄

专业解惑:“三把尺”知识宣教筑牢健康根基

  针对问卷中凸显的“三高”认知与管理难题,服务队开展了深入浅出的专题健康宣讲。志愿者们将学院《解密身体“三把尺”——血压、血糖、血脂》专业课程知识,转化为接地气的“乡土课堂”,清晰阐释“三高”危害及危险信号。

  提出“两件宝”原则,聪明吃、要三增;科学动、推荐甩手走、太极拳等。提醒村民用药规范反复宣教“三不”与“三要”铁律。

  现场演示便携式血压计、血糖仪的正确使用方法,强调“血压早晨测、血糖空腹/餐后2小时测”的要点。

  对村民关心的饮食、用药等多方面问题,志愿者结合专业知识和个体情况给予细致解答,破除常见误区。发放的《乡村常见疾病预防手册》成为村民实用的健康工具书。


图为志愿者进行健康宣讲。 通讯员 陈星甫 摄

“救”在眼前:急救技能实训提升应急能力

  为应对乡村突发健康事件风险,服务队将急救技能培训作为核心环节,采用“精讲理论+分步演示+严格实操+即时反馈”模式:

  海姆立克急救法:模拟老人噎食场景,分解教学步骤,运用“剪刀、石头、布”趣味口诀强化记忆。村民在志愿者“一对一”指导下结对练习,确保动作准确有效。

  心肺复苏术(CPR):严谨示范评估操作全流程。重点纠正按压位置偏移、深度不足、频率不稳等常见问题。村民从初学时的“不敢下手”到最终能完成规范操作,应急处置信心显著增强。

  此次实训显著提升了村民应对气道异物梗阻、心脏骤停等突发意外的应急能力,为乡村生命安全保障增添了专业力量。


图为志愿者指导村民学习心肺复苏。 通讯员 陈星甫 摄

创新赋能:“银龄健康大使”计划激活内生力量

  为实现健康服务的可持续性,服务队创新推出并重点实施了“银龄健康大使”培育计划,这是本次实践的核心创新点:

  从问卷调研和村民互动中,精准遴选出30名65岁以下、热心公益、沟通能力强的低龄健康老人和村民骨干作为首批培养对象。

  内容紧扣乡村实际需求,复习强化急救技能;系统培训血压、血糖自测技术;传授“三高”日常护理与慢病管理知识;解读老年健康权益。编发图文并茂的《银龄健康大使工作手册》。

  建立“集中培训+线上跟踪+线下实践”机制。使村民成为邻里身边的“健康明白人”,提供基础健康监测、应急初步处置、健康知识传播和情感支持。

  85%的参训者正式签约成为“银龄健康大使”;72%的乡村老人表示对互助养老模式信心提升。村委会高度认可,计划以此为基础组建村级“银龄健康大使”志愿服务队,探索积分激励,打造“银龄互助角”,让健康守护力量真正扎根乡村。


图为志愿者与村民代表合影。 通讯员 陈星甫 摄

实践育人显成效,青春聚力助振兴

  此次“三下乡”活动,是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体现。

  精准服务惠民生。基于扎实调研,提供了契合村民迫切需求的健康科普、急救培训服务,有效提升了健康素养与应急能力;模式创新可持续;“银龄健康大使”计划成功探索了“高校赋能-培育乡贤-邻里互助-长效运行”的乡村健康守护新模式,为破解基层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川护方案;育人实效双丰收。青年学子在服务中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深化了国情认知,锤炼了专业技能(沟通、教学、应急处理),厚植了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品格。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爱心护航”志愿服务队以实际行动,将青春论文写在巴蜀乡村大地上,为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贡献了专业力量与青春智慧。学院将持续支持此类实践,助力青春在服务人民健康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撰稿人:谌玉婷、唐自单、陈星甫)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