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科技成果“先用后转”成果池调研团队赴上虞研究院展开调研
2025-07-18 16:51:0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作者:

  2025年7月1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科技成果“先用后转”成果池调研团聚焦成果池的实现路径和转化机制优化的主题,赴绍兴市上虞区调研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上虞工业元宇宙成果池。为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鼓励引导高校院所以‘先使用后付费’方式许可成果给中小微企业”的改革部署,深化浙江省“先用后转”机制的先行探索,浙江省自2025年伊始开始建设首批9家“先用后转”成果池。作为首批成果池中“服务机构+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典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上虞工业元宇宙成果池依托我校上虞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整合高校科技成果和区域产业资源,推动“先用后转”机制向纵深发展。调研团一行受到研究院院长李黎教授团队老师们的热情接待,李黎教授为调研团师生深度介绍和剖析了工业元宇宙成果池的建设进程、技术转化痛点与产学研协同机制,令调研团师生受益匪浅。

实地走访:触摸前沿技术脉动

  调研伊始,研究院老师带领调研团一行参观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上虞科学工程研究院展厅。展厅内陈列的成果令师生们印象深刻,数字版权保护领域的隐形二维码技术巧妙地将信息融入图案,为包装防伪和多媒体版权保护提供了隐蔽性解决方案;智能制造展区的3D数字化打印技术实现了个性化产品的精准定制;而数字媒体团队打造的万物互联平台则通过智能传感器网络,为商圈环境监测提供了数据支撑。参观走访过程中团队成员积极提问,与技术人员互动交流,沉浸式体验了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链条。 “这次参观让我们深刻理解技术实用性,激发了对工程化转化的新思考。” 调研团成员纷纷表示感受到了工业元宇宙的广阔应用前景和杭电科技团队的创新活力。

座谈聚焦:解码成果池运行机制

  座谈环节,研究院院长李黎老师系统介绍了上虞工业元宇宙成果池的建设现状。研究院目前汇聚了14支核心团队,涵盖数字版权、智能制造、物联网及虚拟交互等多个前沿领域。李老师重点分享了“先用后转”的实践案例,如在数字版权保护领域,团队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专利优势,已成功服务于华为、中国移动等头部企业。李老师强调,成果转化绝非简单的技术交易,企业与高校合作过程中普遍要求对科研成果进行技术验证,考察高校科研团队将“实验室样品”打磨成“生产线产品”的能力,故成果池建设是将能够通过技术验证、有团队实力、有望转化的成果甄选出来的过程。在“先测试、后付费”的“先用后转”方式基础上,这进一步降低双方风险、提升成果转化成功率。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先用后转”成果池建设契合市场需求、持续优化的核心能力。

痛点剖析:直面成果“先用后转”核心挑战

  深入交流中,成果池面临的共性难题逐渐清晰。李黎老师指出,学校研发与企业需求脱节是核心瓶颈:龙头企业研发实力雄厚,其攻坚的技术难题往往远超高校团队单点研究的深度;同时,高校擅长单点技术突破,但工程化能力的短板影响系统工程方案落地。此外,学校学科考核导向(侧重理论创新)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追求工程落地)之间存在张力。李老师坦言:“成果池的核心价值在于精准对接市场,但目前单靠小团队‘单打独斗’对接大企业需求,匹配难度大、周期长,亟需机制创新和资源协同。”调研团队通过此环节汲取了宝贵经验:“这些痛点的剖析让我们意识到,未来需加强市场导向能力,此行是转化实战的第一课。”

未来展望:构建特色化转化生态

  面对挑战,李黎老师提出了破局思路:杭电应立足自身特色,避免盲目追求基础研究,集中资源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同时学校可以采取优化考核机制的措施,鼓励教师投身工程实践,并通过引入工程化人才补齐团队能力短板。在“成果池+风险池”建设方面,她建议探索更灵活的专利评估与保险机制,简化存量专利入池流程,并借鉴地方“人才创业贷”模式,为成果转化提供金融支持。李老师寄语调研团队:“希望你们深入研究成果池的痛点,为构建具有杭电特色的‘先用后转’生态贡献智慧,让更多‘隐形码’这样的技术成果真正惠及产业。”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