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教育部等三部门部署开展2025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2025-05-23 17:13
教育部
作者: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近日,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2025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通知指出,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组织国家级、地方艺术院团和高校面向学生演出优秀艺术剧目,注重演出的育人价值、文化内涵、艺术品质,着力体现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

  通知明确,2025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共安排优秀剧目演出54场,其中艺术院团演出20场,高校演出34场。活动将结合举办艺术讲堂、作品导讲、艺术沙龙、艺术体验课、指导学生艺术社团开展实践活动等,帮助学生加深对艺术创作的理解,丰富艺术体验,提升演出实效。

  通知要求,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强化风险预防及应对,确保各项活动的安全。要做好活动的组织、实施和保障,确保演出质量,带动学校艺术实践普及和艺术团建设,让更多学生参与受益。

  通知全文如下——

教育部办公厅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5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通知

教体艺厅函〔2025〕1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文化和旅游厅(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财政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决定开展2025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主要内容

  组织部分国家级、地方艺术院团和高校面向学生演出优秀艺术剧目,剧目形式包括音乐剧、话剧、舞剧、戏曲、交响乐、民族民间音乐舞蹈和具有创新性、跨界融合特点的表演艺术形式等,注重演出的育人价值、文化内涵、艺术品质,着力体现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安排年度演出54场,其中艺术院团演出20场,高校演出34场(含高校自筹经费演出14场)。演出单位须结合举办艺术讲堂、作品导讲、艺术沙龙、艺术体验课、指导学生艺术社团开展实践活动等,帮助学生加深对艺术创作的理解、丰富艺术体验、提升演出实效。鼓励各级文艺院团与高校文艺社团、剧团结对,提高校园文艺社团、剧团创演能力和水平。

  二、组织实施

  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组织成立全国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组委会,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教育部根据实际提出年度计划,做好工作安排;文化和旅游部负责对演出单位和剧目进行业务指导和业务管理;财政部根据年度计划加强预算管理。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组委会委托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负责艺术演出活动的日常管理。其职责是:制定演出工作方案,组织专家对推荐剧目和地方需求进行综合权衡,确定年度演出剧目,安排演出场次,联系协调剧目实地演出,做好活动数据资料整理、总结和活动效果的评估、评价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责任落实。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周密详细的工作方案、活动计划和安全预案,强化风险预防和应对,确保各项活动的政治安全、人身安全、演出安全。各地要按照职责切实做好本地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对接实施,鼓励各地参照本通知精神,自主开展本地域内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各演出单位要严格按照演出方案安排优秀演员团队,确保演出质量,并认真做好讲解、互动等工作。承接单位要加强实施保障,扩大活动的覆盖面,促进学校艺术实践普及和艺术团建设,让更多学生参与受益。

  (二)严格经费管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经费纳入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核范围,经费支出和管理情况纳入预算绩效评价。支出范围包括报销演出单位赴各地学校的食宿、交通等差旅费用,支付演员演出费用、舞美灯光音响租赁或消耗、运输等费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加强资金管理,保证专款专用。演出单位不得向承接演出的学校收取任何费用。

  (三)加强总结推广。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和载体等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活动影响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规范宣传报道内容,明确活动主办单位,统一活动名称——“教育部 文化和旅游部 财政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附件:2025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演出安排表

  教育部办公厅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2025年5月12日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